(1) 防卫意图的双重性。由于正当防卫对象是侵犯自身合法权利的不法分子,因此,正当防卫的防卫意图中的意志因素方面就有其双重性:防卫人不仅存在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之心,而且还抱有打击不法侵害人的嚣张气焰,维护自身权利,防止犯罪嫌疑人脱逃的目的。这种具有双重性的防卫意图就导致了防卫人在防卫中必然首先要注重防卫行为的有效性,然后才会考虑到防卫行为的适度。
参考资料:
正当防卫
一、概念及性质
(一)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 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行为人造成损害的属正当防卫,但是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
(二)性质
从保障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救济形式可分为两种:第一种使诉诸法律,即所谓"公力救济";第二种使直接诉诸暴力,即所谓"自力救济"。前者是保护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一般形式,后者是在公力救济所不济的紧急情况下,为保障本人的性命和财产安全而采取的暴力手段,是一种特殊形式。随着权利本位观向社会本位的发展,正当防卫被认为不仅是维护个人利益的自卫权,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利益的法律行为。体现在我国刑法中,正当防卫目的除了维护本人利益外,还可以是国家、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客观上也有利于鼓励公民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使犯罪分子不敢轻举妄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正当防卫在本质是一种有利于社会的自力救济
二、构成条件
(一)起因条件--有现实的不法侵害行为
1、必须有不法侵害存在
故对合法行为不可以实施正当防卫,故对正当防卫再进行一次正当防卫?同样对紧急避险亦不可以实行正当防卫,如执法人员依法拘捕人犯,依法扣押、搜查有关物品物什。
案例:
2、不法侵害是否仅限于犯罪行为?
它既包括犯罪行为,还包括一般违法行为。但并非对所有的犯罪行为和违法行为都可以实施正当防卫,只有那些具有暴力性、破坏性、对客体造成损害且在时间上具有一定急迫感的不法侵害行为,才可以适用正当防卫。如:
3、不法侵害是现实存在的
即其侵害行为是真实存在而不是行为人主观臆想或推测的,否则属于假想防卫。
①假想防卫是指不法侵害并不存在,行为人却误以为存在而错误地行使所谓正当防卫,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
②对于假想防卫依照对事实认识错误的处理原则来解决,要么是过失犯罪,或者是意外事件。
③有人认为"假想防卫"以"正当防卫"的存在为前提,笔者认为这只是借用"防卫"的词汇。
4、不法侵害通常应是人的不法侵害。
(1)受到牲畜等动物的侵害,如果是其自发的,侵害人进行的反击可以认为是紧急避险,而不是正当防卫,但是如果是人唆使动物伤害他人,则可以视其为人的行为的延伸。动物只是人行为的工具,可以适用正当防卫。
(2)精神病人的侵害。行为人是否意识到伤害者是精神病人,如果明知又不得不进行反击,可以视为紧急避险。作者批驳了视此为"有条件防卫"和只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正当防卫的观点。
正当防卫致人轻伤,会被判刑吗?
(1) 正当防卫导致的轻伤不需要承担5261刑事责任,更不会被判刑。
(2) 防卫过当,是否承担责任,需要公安局侦查后决定,构成犯罪的,移送检察院起诉,法院审理后判决。
只有同时具备下列五个要件才能构成正当防卫:
1、正当防卫的起因必须是具有客观存在的不法侵害。
2、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才能对合法权益造成威胁性和紧迫性,因此才可以使防卫行为具有合法性。
3、正当防卫要求防卫人具有防卫认识和防卫意志。前者是指防卫人认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后者是指防卫人出于保护合法权益的动机。
4、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侵害人本人防卫。由于侵害是由侵害人本人造成的,因此只有针对其本身进行防卫,才能保护合法权益。
5、防卫行为必须在必要合理的限度内进行,否则就构成防卫过当。
(3) 我帮你查个资料希望能够帮助你,属于正当防卫应该不会判刑!
正当防卫 百科名片
正当防卫(又称自我防卫,简称自卫),是大陆法系刑法上的一种概念,表示“对于现实不法之侵害,为防卫自己或他人之权力所为之行为”。其与紧急避难、自助行为皆为权利的自力救济的方式。
五大要件侵害现实存在
侵害正在进行
具有防卫意识
针对侵害人防卫
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构成条件简介
起因条件
时间条件
主观条件
对象条件
限度条件
正当防卫限度把握
防卫过当
特别防卫权
防卫误区
简介
五大要件 侵害现实存在
侵害正在进行
具有防卫意识
针对侵害人防卫
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构成条件 简介
起因条件
时间条件
主观条件
对象条件
限度条件
正当防卫 限度把握
防卫过当
特别防卫权
防卫误区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如何划分?
(1) 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界限,其实是个防卫强度的问题。
是否有防卫必要,需要多大的防卫强度,是否超出了必要限度,法律也是有考量的,所以刑法中规定对防卫过当既要求“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还要求造成“重大损害”,并且处罚也规定必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 划分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
1、不法侵害的强度
所谓不法侵害的强度,是指行为的性质、行为对客体已经造成的损害结果的轻重以及造成这种损害结果的手段、工具的性质和打击部位等因素的统一。如果大于不法侵害的防卫强度不是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那就是超过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
2、不法侵害的缓急
所谓不法侵害的缓急是指侵害的紧迫性,即不法侵害所形成的对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的危险程度。不法侵害的缓急对于认定防卫限度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防卫强度大于侵害强度的情况下,更应以不法侵害的缓急等因素为标准。
3、不法侵害的权益
不法侵害的权益,就是正当防卫保护的权益。根据不法侵害的权益在确定是否超过必要限度中的作用,为保护重大的权益而将不法侵害人杀死,可以认为是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因而没有超过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
(3)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区别
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1、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行为。正当防卫中所指的不法侵害主要是指那些社会危害性大,侵害程度激烈,具有积极进攻性的侵害行为。
2、正当防卫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不法侵害人”是指在犯罪行为中,犯罪的主体。
3、正当防卫行为必须是实际发生而且正在进行的违法侵害行为4、正当防卫的必须是为了保护公私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防卫过当是一种犯罪行为,它的本质应当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防卫过当行为的构成要件:
1、防卫过当的客体,须是对防卫人实施不法侵害的行为人。它是不法侵害人的人身权利,既不法侵害人依法受法律保护的生命权和健康权。
2、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须的限度造成了重大损害。
3、防卫过当的主体应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4、防卫过当防卫人在主观上有罪过。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既可能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也可能是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应当综合具体案件的具体情况考虑。
正当防卫”的行使应该具备的条件
1、“正当防卫”的侵害行为必须具有“不法性”,如:对为了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而进行的“紧急避险”等“合法”行为,虽然实施了“侵害”行为却不应行使“正当防卫”权。但可以可就其“紧急避险”行为所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获得应得合理的补偿和赔偿。
这里要说明的三点是:
其一、所谓“不法侵害”是实际发生且现实存在的,
其二、不法行为也包括犯罪行为,但并不要求该“侵害行为”一定达到“犯罪”的程度,只要该侵害行为具有“不法性”即可成为“正当防卫”的对象;
其三、对在征收、拆迁活动中,相当一部分征收、拆迁人没有经过法定的程序,未取得行政许可,不具有“为了公共利益”的性质,而进行征收、拆迁行为其“违法性”是显然的;及算其经过了法定程序,取的了征收、拆迁的行政许可,确实是“为了公共利益”却在征收、拆迁活动中违法地雇用身份不明的社会非执法人员对被征收、拆迁人进行群殴,人身污辱、非法拘禁、毁损个人合法财物,甚至钓鱼执法(即下面要谈到的“防卫挑拨”)等野蛮“执法”行为同样不具合法性;
2、实施“正当防卫”行为必须具有“即时性”:如前所述:实施“正当防卫”的目的是“制止”不法行为,“正当防卫”是针对“正在实施的侵害行为”,如果该“不法侵害”为开始或处于已经结束的状态,则防卫行为就不具针对性,防卫人仍然实施所谓的防卫行为就不具合法性
如防卫人的因假想可能会受到“不法侵害”或受到“不发侵害后”一时“情绪激动”、“气愤难平”地实施“打复架”或实施“报复”的行为均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而要承担其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
3、实施“正当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的行为人,即“正当防卫”的“针对性”:防卫人因被“不法侵害”而对实际侵害人以外的人(如“不发法侵害”人的亲属或其他人)实施“正当防卫”也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而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4、防卫行为的行为不能“明显地”超过制止侵害行为必要的行为,即相当性。这,往往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及是否构成犯罪争论的焦点,也是防卫人一时难以把握的。
本文地址:www.yungou668.com/a/dgbk/641.html